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赵雯
“沉湖东岸,通顺河畔。美丽的七壕,就是我的家园。这里是鱼米之乡,这里是大平原。这里的生态好,这里的空气新鲜。还有那成群的候鸟,把我们深情的留恋……”,一首村歌,饱含深情,唱出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首村歌的作者,便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七壕村工作队队长江秀伟。
抢抓机遇建设美丽乡村
(资料图)
今年51岁的江秀伟是一位退役军人,从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开始,江秀伟就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
来到七壕村后,江秀伟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众走访。
穿着军用皮鞋和迷彩服的江秀伟穿梭在田间地头,很快就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村民都说:“你可不像第一书记,就是我们乡里人,在田间走,很稳。”
江秀伟和驻村队员们一起围绕“五个振兴”“六项任务”调研思考,周密制定七壕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方案》。
驻村以来,工作队和村“两委”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支持帮助下争取到600多万元资金,一步步扮靓村湾。
如今,漫步在蔡甸区消泗乡七壕村,白墙黛瓦的房屋,诗情画意的文化墙,悠扬婉转的七壕歌谣,和着周边潺潺的水声,形成一道别致的乡村风景。村里还增设了沿河栈道、景观亭、坐凳等休闲设施,广场里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一应俱全。只要天气好,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散步、跳舞,其乐融融。
请回能人 发展“四甜”产业
“七壕村有‘四甜’——西瓜、香瓜、蜜瓜、甜玉米。”江秀伟说,七壕村地处平原,紧邻沉湖生态湿地,东荆河支流通顺河绕村而过,自然资源丰富。
但曾经的七壕村,却没这么“甜”。
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玉米、黄豆等传统农作物,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2017年整村脱贫后,村里尝试引进了一些产业项目,不断总结摸索经验,为引进较大规模化产业项目做准备。
2020年底,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成功请回村里的“能人”王祥华返乡创业,流转村土地1560亩,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种植园。
走进园区甜玉米试验棚,这里正在进行“甜玉米免移栽”试种。江秀伟说,在决定种植甜玉米之前,村里对武汉甜玉米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甜玉米,约在5月底在武汉下市,本地甜玉米成熟期,一般在6月20日后,“我们园区的甜玉米成熟时间,如果能抢抓到这中间15天的空当期,每斤甜玉米多卖四五毛钱,按园区今年甜玉米产量100吨计算,就是一笔可观的增收”。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江秀伟协调沟通派出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帮助稳健合作社销售农产品。他创造性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特长,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去年,我们整合多方资源为村里销售瓜果蔬菜40余万元。”江秀伟高兴地说:“今年,我们工作队成员周晓峰还打通连锁超市的渠道,帮助销售了50多吨蔬菜。”
绿水青山 去换金山银山
“以前这里的村民生存靠‘三来’,天上飞来、水里游来、地里长出来,对鸟类以及鱼类的捕杀还是比较多的。”江秀伟说,但是随着退耕还湿和生态环境宣传和整治,村民们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曾经依靠传统农业生存的七壕村,如今依托消泗乡“大沉湖”生态旅游圈,结合七壕鸟类保护站、观鸟长廊,开始重点发展旅游经济。
为充分挖掘七壕村紧邻沉湖国际湿地公园的优势,江秀伟突出“文化兴、生态美、旅游强”的发展重点,积极打造“文旅七壕”“生态七壕”。
“沉湖东岸、通顺河畔,就是我的家园鱼米乡。”去年6月,江秀伟自己作词,邀请老战友作曲编导,为七壕村义务录制了原创村歌《美丽的七壕我的家》。今年8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出资将村歌拍摄成MV,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村歌一经推出,村民们争相在各大平台转发。很多网友从村歌里,看到了七壕村的美景,领略了七壕村的风土人情,纷纷前来“打卡”。
“近些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特别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对村里的未来充满期待。”七壕村党支部书记应青望信心满满地说:“湿地大会召开后,会有越来越多更多游客来村里观鸟赏景,也让村民可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惠民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