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全国两会期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带来了几件提案,其中一件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关。
当前,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新发展阶段,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不断走深走实,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与科创动力源,长三角地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既是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科技创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诉求。
曹阿民认为,当前在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基层实践层面,仍然存在若干不利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应用基础研究依旧薄弱。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应用研究的占比不断下降。1985年到2021年,基础研究占比从不到5%,提高到6.3%,但应用研究从26%左右,下降到1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四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产业基础能力不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不足,已经成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新“短板”。
二是产业共性服务能力依旧匮乏。1999年,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后,很多应用型科研院所下放到地方。2005年后,这些科研院所或陆续重组进入国企集团,如上海化工研究院;或逐步转制为企业,如上海材料研究所。为适应市场化竞争,这些院所逐步将原来服务全行业的科研业务转为企业集团或自身的研发工作,对产业共性服务的动力、能力正在不断削弱。
三是跨区域跨领域合作依旧不足。随着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学科界限愈加模糊,依靠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来解决复杂问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区域内的信息平台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区域内项目依旧只针对区域内单位,“制度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科研院所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存在现实障碍。
为促进长三角区域科创一体化,在科技部和三省一市的指导支持下,2022年8月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地方骨干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旨在以推动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核心,探索建立市场化、应用导向型的应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共同构建促进区域科创一体化新平台。
为推动区域科创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曹阿民建议科技部继续加强对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的指导,以顶层设计加速实际联合。进一步发挥科技部的顶层设计作用,加强对三省一市科技创新的规划布局,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区域层面定位分工合理、资源协同互补的良好格局。充分运用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与开放优势,聚焦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开展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制度、应用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等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
同时,曹阿民提出三省一市政府应以大项目为牵引,用具体动作推动实际联合。以联盟成员单位为基础,瞄准应用技术研究,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强化长三角区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从政策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入手,构建区域内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从阶段性合作向长期制度性联合加速转变。
此外,曹阿民建议三省一市地级市以产业需求为切入口,以需求牵引推动实际联合。聚焦区域内重点产业与龙头企业,定期梳理、凝练产业共性需求与企业技术痛点,形成需求清单。集成联盟成员单位技术、人才、项目等优势资源,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信息资源壁垒,联合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中试孵化”的“长科创”资源平台。
标签: